公司新闻

科创板开板投资前先思考三问题

2019-06-20

6月13日,被誉为「中国纳斯达克」之称的科创板正式开板,该板主要服务中国的科技、新创产业,包括半导体、信息通信、生药技术等,而且, 科创板也是中国第一个允许尚未获利的企业IPO(首次公开发行)的股市。

根据统计,现在约120家公司申报登陆科创板,并被上交所受理,不过,并非所有公司都能顺利上市,后续过会(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)的比例将下降, 上市申请进度也会渐渐放缓。

业界预估,按目前进度走下去的话,到今年底前,科创板约莫50家可上市,第一年(到明年6月上旬)科创板IPO家数可望来到90~100家, 总募集资金可望达到8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以上。

另外,目前已申报的科创板公司中,以产业区分的话,计算器、医药和电子元器件企业的数量最多,充分展现了「科技创新」的特性。

科创板公司产业分布家数

微信截图_20190619210702.png 

截至6月17日,科创板已有6家过会公司(如下表),正在等待上市委员会审议的包括澜起科技、天宜上佳、杭可科技、南微医学、交控科技等公司。


科创板已过会的上市公司

微信截图_20190619210719.png

为何这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? 以最先过会的微芯生物、安集科技、天准科技而言,三家公司分别在新药、半导体、AI(人工智能)技术有领先地位,对于国家发展重点产业也扮演要角。

以安集科技为例,安集研发芯片生产环节的高端耗材,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、光刻胶去除剂,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, 可说是实现芯片国产化过程中的重要厂商。 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,中国的大型芯片、通讯等高科技公司时常成为美国针对的对象,政府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,自然会更加看重。

在这6家公司中,营收、获利规模最小的微芯生物,虽然去年营收不到2亿元,但其主要产品「 西达本胺」是中国第一个授权美国等先进国家使用境外发明专利,并获得技术授权许可收入的原创新药,开启中国新药对欧美进行专利授权(License-out)的第一步,这次能够迅速过会,也不令人意外。

整体而言,这次在科创板率先过会的企业,确实很符合政府创建该板的精神:配合国家战略、具核心技术、在该产业中具有领先地位、其良好发展前景被看好。 之后可以上市的企业,也将符合这些条件。

不过,我们先已提醒过,科创板属于「高报酬、高风险」的市场,一般投资人不见得适合投入。 首先,科创板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,但这种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与开拓市场成本皆不易评估、技术的应用前景不明确等,其整体失败率势必会高于主板。

再者,科创板的上市门坎比创业板还低、标准更宽松,即使没获利,也有机会上市, 注定整体企业的素质比主板良莠不齐。 而且,有别于主板的规定,科创板在一级市场采取市场化询价定价机制,没有23倍市盈率的定价限制,再者,A股I PO上市首日有44%涨幅限制、第二天起恢复10%涨跌停板等规定,科创板的公司在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皆不 设涨跌幅限制,之后的涨跌幅比例放宽至20%。

企业前景难以评估,加上没有定价限制、个股涨跌幅扩大,这代表科创板整个市场的波动性只 会更大,对于一般投资人而言,操作难度是很高的,就连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都直言 ,设立「科创板」固然是全新的探索,但初期无法排除企业估值 过高的现象,也不能排除短期炒作、升幅与跌幅较大等问题。

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大幅拉高了科创板参与门坎。 以个人投资者而言,若想参与科创板,证券户及资金帐户的资产不得低于50万元,且参与证券交易 必须满24个月,在此要求下,7到8成A股投资人都 不符资格。

很明显的,A股散户一向被视为「赌性」坚韧、爱投机或炒短线,这次中国大力推动科创板,并 不是设计给散户炒股用的,也不会特别鼓励散户直接参与,有兴趣的散户,可以透过 公墓基金等管道来参与比较合适。

因此,我们建议,对科创板有兴趣的投资人,应该先思考下列问题:

1. 风险承受能力:以产业属性、公司上市规定、市场交易制度等条件来看,科创板的风险明显高于主板,即便透过科创板的公募基金来参与,其波动度可能还高于许多主板的股票,这样的波动度是否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,是投入前务必三思的。

2. 对科技创新产业的兴趣及掌握度:诚如上述,科技创新产业的风险高, 且发展时间短,可以研究与参考的数据也相对少,专业法人要投入研究资源,尚有难度,对于一般投资人而言,更是不容易。 若投资人本身对于科技创新产业的兴趣不高,也不知道该从何研究的话,最好不要贸然投入。

3. 介入的时间点:若真的想介入,首批上市的公司,数量一定相对少,而且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又没有涨跌幅限制,初期炒作很可能沦入疯狂局面,但由于能参与的散户少,能「跟风」的投资人不多,加上好公司可能涨得太快,压缩了可以继续炒作的空间,后面随着上市公司增多,股价表现将愈来愈分化。

所以,投资人应该现在先赶快布局,抢进前面可能最显著的涨幅,还是「谋定而后动」,看看后续变化再决定是否进场? 确实很难判断,最终还是要评估自己的投资属性、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。